大连装备纪委〔2020〕每周一鉴 第18期
东晋葛洪在《抱朴子•崇教》里写道,“学之广在于不倦,不倦在于固志。”意思是:学问的广博在于学而不倦,能够学而不倦在于志向坚定。
“人才有高下,知物由学。”小到一个个体,大到一个政党,想要走在时代前列,都离不开学习。想要学有所得、学有所长,“固志”是前提,“不倦”是保障,二者缺一不可。清代曾国藩,少时资质并不出众,但贵在志向坚定、勤学不倦。他给自己制定课程表,“黎明即起,醒后勿沾恋”“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”“每月作诗文数首”……即使在行军打仗中,他仍然孜孜向学,不废阅读。凭着这种坚定的志向和脚踏实地的坚持,曾国藩最终学有所成。
“学如弓弩,才如箭镞。”一支箭究竟能射多远,取决于弓的强度;一个人的才能最终发挥多大作用,取决于平时的学习积累。而学习没有捷径,既要志向坚定,又要孜孜不倦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,五岁“指物作诗立就”,可谓天资聪慧。然而父亲带着他整天“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”,才能渐渐枯萎,后来“泯然众人矣”。无志于学,忙于应酬,或者学而无恒,一曝十寒,不论天分如何,最终都会落后甚至被淘汰。
不论时代如何变迁,好学才能进步、好学才有本领这个规律不会变,固志向学、学而不倦的精神不能丢。早在1939年,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就讲过: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,不是经济恐慌,也不是政治恐慌,而是本领恐慌!”他还把本领问题比喻成“开铺子”,如果“存货”不多,一卖就空空如也,再开就一定要“进货”。只有笃志好学、孜孜不倦,把学习作为毕生追求,才能不断更新知识、提高本领、勇挑重担。
在中国共产党人中,有很多志向坚定,活到老、学到老的典范。朱德90岁时收到成仿吾校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新译本,当即用一天时间,认真对照旧译本,重新读了一遍;徐特立年逾古稀,仍保持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,坚持研究学习教育理论,将从前的教育经验理论化、体系化,为我国教育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理论财富。学习无早晚,永远在路上。无论年轻还是老迈,只要养成习惯、坚定志向,定能学有所悟、悟有所得,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。
“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。”今天我们处于一个知识快速更新、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,形势更复杂,任务更艰巨,一辈子只充一次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。我们必须要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,不间断地、持续地充电,才能够不间断地、持续地释放能量。对于党员干部而言,想要克服“本领恐慌”,更需要潜心静气、坚定志向,把学习当成一种日常习惯,终生“固志”“不倦”,在干中学、在学中干,学干相长,练就高超本领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。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